第135章 燕赵壮士-《五胡之血时代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刘预的话,让吴信等人都是一阵暗喜。

    吴信的眼神动了几下,似乎是下定决心的又说道。

    “多谢将军夸赞,不过,我等投军,还有个要求,还想请将军答应。”

    刘预听后,觉得吴信所说的条件,应该是田地、赋税、户调之类的。

    “吴君但说无妨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几人都是率领宗族乡党流转至青州的,我们投军之后,不想在将军中分居各部,我们还想自成一军,不过我们绝对是衷心任事于将军的。”

    听了这一番话,刘预明白了,应该是这些流民害怕加入刘预的军队后,被分别拆散,失去主心骨,害怕沦落为青州军中下层,所以才想独立成军。

    其实对于这个要求,刘预也能接受,这就相当于征召了一支随时听命的豪强私兵部曲,对于这种肯主动投军的流民,刘预也是能答应的。

    不过刘预并不打算就这么轻易的应允,他不置可否,反而是询问起来,吴信他们为什么要主动投军,而不是做编户百姓呢?

    随后,吴信就把几人的心思说了出来。

    原来,在冀州流民涌入青州后,刘预并没有强迫这些流民担任兵役,或者从中抽丁为兵,而是把他们安置到了临淄城周边,给他们分派土地,把他们当成了编户齐民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这些流民的安全和生活基本有了保障,但是与此同时,刘预又重新开始恢复各级州郡县的官吏职能,这样一来青州刺史部的开销就瞬间大了起来。

    在开源节流的操作下,这些新归附的流民就成了最好的剥削对象了。

    这些流民在新分配的土地上耕种,第一年需要交纳收成的七成,第二年交纳六成,第三年交纳五成。

    虽然,这种赋税比例兼职堪称扒皮党,几乎赶上当年魏武帝屯田的压榨效率,但是毕竟给这些流民一条活路,并且并不限制开垦的土地数目,只要能多开垦,那么久能多收获一些,流民自己也能多收获一些。

    但是吴信这些流民帅却并不适应这种流民安置法,因为吴信这些常山人在家乡的时候,也并不是以种地为长的,吴信和几个流民帅都是常山郡中有名养马贩马的大行商,他们的家眷部曲也并不太擅长种地,要是第一年承担七成的税赋,恐怕辛辛苦苦干一年,到秋天还剩不下三瓜俩枣的。

    而且,吴信等人久居冀州,靠近并州胡人多事之地,他们并不像河洛士人那样,鄙视当兵的经历,反而看不起洛阳那些涂脂抹粉的风流嫩肉男。

    所以,几番思考下来,吴信他们都想以从军为生,而且也更能有机会谋一个前程。

    刘预听完这些,开口说道。

    “让吴兄,你们单独自领军队,也不是不可以,只是不知道你们的人马,能不能胜任合格的士兵职责呢?”

    “这个将军尽管放心,我手下的二郎都是燕赵壮士,上阵杀敌,绝对不含糊,不信的话,将军也可以派人试探一番?”

    刘预一听,立刻来了兴趣,吴信竟然这么有自信?

    “军中无戏言,吴兄真的敢一试”

    “当然,谁要是怕,谁就是胡婢养的!”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